苏州公租房网上申请平台:简便快捷的申请方式

公租房/优租房在吴江区提供。首先,适用于城市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要求家庭成员具有本市城镇常住户口满5年以上,人均住房面积在20平方米以下,家庭收入符合低收入及中等偏低收入标准。其次,新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也可以申请,需要满足相关条件。在高新区和工业园区,有不同的申请条件,包括就业时间、购房情况、学历等。在常熟市,申请人必须在本市的单位工作,并具有劳动合同和缴纳社保。

公租房/优租房

吴江区

  申请入口:点击进入

  申请条件:

一、城市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

1.家庭成员具有本市城镇常住户口满5年以上(含5年),现户口所在地为松陵镇、吴江经济开发区;

2.家庭成员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20平方米以下;

3.家庭收入符合人民政府确定的低收入及中等偏低收入家庭标准:3930元/月

二、新就业人员

1.持有大中专院校毕业证,从毕业当月计算起未满60个月;

2.在松陵镇、吴江经济开发区有手续完备的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并交纳社会保险金;

3.申请人及配偶在本区域内无私有住房,未租住公有住房;

4.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规定的其它条件。

三、外来务工人员

1.在松陵镇、吴江经济开发区有手续完备的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并交纳社会保险金;

2.申请人及配偶在本区域内无私有住房,未租住公有住房;

3.申请政府提供家庭型成套住房的申请人,应当是在本地居住就业并已有一定的年限;

4.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规定的其它条件。

高新区

  申请入口:点击进入

  申请条件:

一、新就业人员申请承租公租房,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持有大中专院校毕业证,从毕业当月计算起未满60个月;

(二)在本地有手续完备的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并交纳社会保险金;

(三)申请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在本地无私有住房,未租住公有住房。

二、 外来务工人员申请承租公租房,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在本地有手续完备的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并交纳社会保险金;

(二)申请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在本地无私有住房,未租住公有住房;

(三)申请政府提供家庭型成套住房的申请人,应当是在本地连续居住、就业已满五年。

三、公共服务、管理行业人员申请承租公租房,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系教育、卫生、环卫、公交行业的从业人员,机关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在本地有手续完备的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并交纳社会保险金;

(二)申请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在本地无私有住房,未租住公有住房;

(三)申请政府提供家庭型成套住房的申请人,应当是在本地连续居住、就业已满五年。

工业园区

  申请入口:点击进入

  申请条件:

 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园区企事业单位员工,可申请租住优租房:

(1)在园区内就业的,优先考虑毕业不满5年(含)的新员工;

(2)未在苏州购房;本人和配偶在苏州市无居住条件;

(3)未动用原公积金普通账户或住房账户购房的正常缴纳园区社会保险的甲类计划员工和乙类计划员工;

(4)与所在企事业单位已签订劳动合同,优先考虑IC产业、软件业、新材料、生物医药、科研等科技创新型企业,汽车航空零部件、电子与信息产业、机械等先进制造业企业,旅游管理、商贸管理、商业服务、物流、投资金融、文化艺术、医疗卫生、教育等现代服务业企业;

(5)具有本科(含)以上学历,或入选“金鸡湖双百人才计划”的高技能领军人才

虚拟优租房申请条件:

房产条件:

1.未在苏州市区购房;

2.本人和配偶在苏州市区无居住条件。

备注:苏州市区包含姑苏区、工业园区、高新区、相城区、吴中区、吴江区。

公积金条件:

未动用原公积金普通专户或住房账户购房的正常缴纳园区社会保险的甲类计划员工和乙类计划员工。

1.正常缴纳,未停缴、断缴;

2.公积金类型:机关事业类、甲类、乙类(缴纳住房公积金)

3.如动用过园区公积金用于购房贷款、摊还、提取等,无法申请。

学历条件:

具有本科(含)以上学历等

1.申请人学历需学信网可查询(海外学历和军校等特殊院校需认证后方可查询);

2.申请家庭户需申请人为研究生学历或本科学历已婚。

特别提醒:

入住优租房后退租的不再享受人才租房补贴。

常熟市

  申请入口:点击进入

  申请条件:

1.符合相关条件的各单位人员,应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①申请人所在单位在本市的,其中企业注册地与税收征管地均在本市的。

②申请人需具备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或高技能人才(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能力资格)。

③申请人必须是用人单位已经引进,并与用人单位签订有效的劳动合同(被机关事业单位录用的提供录用审批表),且在本市已经连续缴纳公积金达到一定年限的从业人员。

2.申请人为符合全市人才优惠政策认定条件的各类人才(具体条件由市人才办确定);

人才公寓

吴中区

  申请入口:点击进入

  申请条件:

1.本科学历(机构客户租赁60套以上的可以放宽到大专学历);

2.苏州市区(姑苏区、吴中区、吴江区、高新区、工业园区、相城区)内无房,提供无房证明;

3.有正式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并缴纳社保。

 太仓市:

  申请入口:点击进入

  申请条件:

申请人需符合以下第1或第2项条件:

1.人才引进

①符合市人才办优惠政策的全市各类人才(具体条件由市人才办制定);

2.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

①申请人所在单位为本市的各机关事业单位,及注册地与税收征管地均在本市的各类企业;

②申请人需具备本科以上学历,且在本市城区无住房,或者已购住房但住房未交付;

③申请人与用人单位签有经过劳动管理部门鉴证的劳动合同,且在本市已经连续6个月缴纳社保、医保基金及住房公积金的从业人员。

张家港市:

  申请入口:点击进入

  申请条件:

张家港市新引进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均可申请租住人才公寓。符合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引进领军型创业人才的实施意见(试行)》(张委发〔2009〕34号)规定条件的领军型创业人才以及我市重点产业、重要载体引进的领军型创新人才,可以作为人才公寓重点保障供应对象。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苏州本地网】,关注后在对话框回复【租房】即可获取苏州各区公租房、优租房最新信息、租房补贴、申请入口以及指南等!

微信搜索公众号【苏州本地网】关注后在对话框回复:
【景区预约】:园林、古镇等景区预约入口
【医保】:医保余额查询、家庭共济申请等
【公积金】:公积金贷款、提取、还款申请指南
【赏花】:苏州春季赏花推荐(梅花、樱花、桃花等)
【落户】:目前落户苏州(积分、人才引进、投靠)申请指南
【社区】:苏州各大社区联系方式
【积分】:2023年积分落户、入学、入医申请指南,测一测自己有多少积分
【学区】苏州各区域学区查询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本地网整理本地网整理
上一篇 2023年 7月 29日 下午2:40
下一篇 2023年 7月 29日 下午2:41

相关推荐

  • 苏州公积金建行龙卡查询方式

    在苏州大市范围内,持有龙卡的缴存公积金职工和公积金贷款借款人,可在上进行个人公积金帐户查询或打印清单,同时可查询公积金贷款还款情况或打印清单。 1、在客户自助终端机(BST)屏幕上点击“普通业务”,进入业务页面; 2、选择“龙卡业务”; 3、按语音提示插入建行龙卡,输入龙卡密码; 4、点击“公积金”,进入公积金帐户查询页面; 5、系统提供“公积金存款查询”、…

    2023年 4月 9日
    520
  • 苏州机动车注销登记不予办理情形

     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机动车所有人应当向登记地车辆管理所申请注销登记: (一)机动车灭失的; (二)机动车因故不在我国境内使用的; (三)因质量问题退车的。 已注册登记的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登记地车辆管理所应当办理注销登记: (一)机动车登记被依法撤销的; (二)达到国家强制报废标准的机动车被依法收缴并强制报废的。   苏州机动车注销登记不…

    2023年 2月 27日
    230
  • 苏州吴江区公租房申请指南(申请条件/申请材料/申请流程)

    哪些人可以申请吴江区公租房?申请人需要满足什么条件?需要提交哪些材料?流程如何?一起来看看吧。 一、申请对象 1.城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 2.新就业人员 3.外来务工人员 二、申请条件 1.家庭成员具有本市城镇常住户口满5年以上(含5年),现户口所在地为松陵镇、吴江经济开发区 2.家庭成员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20平方米以下 3.家庭收入符合人民政府确定的低收…

    2022年 11月 20日
    1220
  • 苏州二手房过户在哪办理

    苏州各区县房地产交易管理中心 1、苏州市房产交易登记管理中心 地址:苏州市姑苏区锦帆路55号 咨询电话:0512-65214572 2、苏州工业园区房地产交易管理中心 地址: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大道东328号档案大厦3层 咨询电话:0512-66605522 3、高新区房产交易中心 地址:苏州市虎丘区锦峰路199号锦峰大厦5层 咨询电话:0512-6825583…

    2023年 2月 11日
    250
  • 2023年苏州港澳通行证办理指南

    苏州属于港澳个人旅游开放城市,可以办理个人旅游港澳通行证。本文为大家介绍苏州港澳通行证首次办理的材料、流程,港澳通行证续签流程以及港澳通行证有效期等实用信息。   办理条件 1.苏州户籍居民 2.内地其他城市户籍居民   办理材料 1.填写《中国公民出入境证件申请表》; 2.提交符合《出入境证件相片照相指引》标准的申请人照片; 3.居民身…

    2023年 2月 11日
    1.3K0
关注微信